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04:08  浏览:94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

2003.05.14
劳社厅函〔2003〕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文本》(劳社部函
〔2000〕3号)下发以来,许多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
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严格按协议进行管理,保证了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但也有部分地区迄今尚未签订协议,或虽已签订
但协议内容不够完善,在具体管理中还存在疏漏。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
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完
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现印发
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协议管理,及时完成协议补充完善工作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是明确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行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文本,是处理双方关系,尤其是考核定点医疗服务质量和结算医疗保险费用
的重要依据。强化协议管理对于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项政策规定,
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有效运行具有
重要意义。

各地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协议管理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各统筹地区工作的指导,督促其
及时完成协议的签订与完善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并定期督促检查协议
管理工作。目前尚未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年度协议的,必须于6月底前签订;
已经签订协议的,要参照附件所列完善要点,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对协议
进行完善。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7月底前将本省、区、市协议签订和
补充完善情况报送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二、完善协议内容,明确协议管理的重点

当前要着重从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规定,改进费用结算办法,
控制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加强定点服务考核监督等方面,充实和完善协议内
容。要制定和控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
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要加强诊疗项目管理,重点对新增诊疗
项目、大型设备检查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进行控制。要不断完善基本医
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健全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可以根据定
点医疗机构的级别、专科特点与定点服务内容等,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明
确具体的结算方式与标准,并确定审核检查及费用控制的指标。要树立以人
为本的理念,简化就医结算流程,努力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围绕
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费用控制等方面,确定考核监督办法,
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明确违约责任。

各地要针对协议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
管理需要,确定管理重点,适时调整完善协议内容。要依据有关部门制定的
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细化协议指标,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医疗保
险管理急需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协议
全面、顺利、切实地履行。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要本着方便参保
人员就医,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打破垄断,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逐步扩
大定点范围。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之签订协议。建立与定点医疗机构的
协调机制,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
对协议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要注重发挥专家作用,聘
请专家为协议管理提供咨询,并对医疗服务管理中的技术性问题提出意见和
建议,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协议的执行

各级经办机构要按协议中规定的指标和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监督。考核
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相挂钩。要探索建立定点医疗机
构信用等级制度,依据考核情况,每年评定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协议的信用等
级:对考核结果优异、参保人员满意率高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可简化
审核结算程序,并以适当形式通告公众;对考核中发现问题较多、参保人员
满意率不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审核,加强管理和监督;对问题严重、
考核结果较差、参保人员满意率很低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应依据协议
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终止协议,必要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要注重发挥参保人员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
部门要加强对协议签订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对各级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的指导和督促检
查,不断总结经验,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动和完善协议管理工作。今年下半
年部里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协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
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医疗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报告。

附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一、就医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甲方)和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乙方)
要共同致力于优化医疗保险服务,简化参保人员就医手续,不断提高医疗保
险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

(二)乙方要通过设置医疗保险宣传栏、公布医疗保险咨询与联系电话、
设置导医服务台等方式,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咨询服务。要公布门诊和住院
流程,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要公布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名称和价
格,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清单和住院日费用清单,保证参保人员的消费知情权。
各种清单要及时、清晰、准确、真实。

(三)对明确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特殊病种,乙方要根据甲方管
理要求,如实向甲方提供参保人员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有关资料,协助甲方做
好参保人员门诊特殊病种审核支付工作。

(四)乙方应根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做
好网络衔接。要按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按时、准确录入并传输有关信息,保证
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协助甲方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数据库,及时完成信息的
变更和维护等工作。乙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转和维护以及信息传
输情况,要列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内容。

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

(一)甲方要及时通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乙方要保证基本医疗
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供应,并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备药清单,包括药品
商品名、通用名和剂型等详细资料。甲方要根据乙方提供的资料,及时对医
疗保险药品信息库进行变更和维护。

(二)甲方要根据乙方级别与专科特点,具体明确乙方目录内药品备药率、
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

(三)乙方要控制参保人员药品费用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其中:三
级医疗机构要控制在××%以下,二级医疗机构××%以下,一级医疗机构
××%以下。

(四)甲方按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乙方业务开展情况,明确乙
方业务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乙方要向甲方提供其业务开展范围
内的诊疗项目清单及收费标准。遇有新增价格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时,乙方
要依据物价部门的批复文件及时向甲方提供资料。

(五)乙方要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相应的收费标准记帐、收
费、申报。超项目规范及费用标准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

(六)甲乙双方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管理,共同议定费用控制
措施。

(七)乙方已开展并经甲方同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诊疗
项目目录,乙方已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内部制剂清单,可作为定点
协议附件。

三、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控制

(一)乙方提供需参保人员自付的超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时,
必须按知情同意原则,事先征得参保人员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参保
人员有权拒付相关自负费用。

(二)乙方要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
用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个人
总负担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

四、费用结算

(一)甲方要在协议中明确对乙方的结算方式、标准、时间以及审核检查
和费用控制的主要指标。参保人员就医发生的各项医疗费用,乙方要按要求
统一申报,不得遗漏。对按规定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甲
方要按约定的结算办法及时足额给付,不得无故拖欠和拒付。

(二)要加强出入院管理,保证需要住院的参保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同时及时为符合临床治愈标准的参保人员办理出院手续。不能诱导参保人员
住院,也不得强行让未治愈的参保人员出院。乙方出入院管理情况列入考核
内容。

(三)甲方要在协议中明确乙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总额控制指标。
甲方要根据对乙方的结算方式,确定审核检查重点。实行按项目付费的,要
重点从防止大处方、重复检查、延长住院、分解收费等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
务方面来确定控制指标。采取按服务单元付费的,要重点防止出现推诿病人、
分解服务次数等现象,强化对住院率、转院率和二次返院率等指标的考核和
控制。

(四)对于因乙方原因而发生的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
(如因乙方管理不严出现诈骗保险费等情况),甲方有权不予支付,乙方也不
得另行向参保人员收取。已经支付或收取的,经审核查实,甲方有权追回或
在下月结算时扣除,并按协议规定进行处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有关房产税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有关房产税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城镇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根据1997年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扩大试点工作中反映的问题,经研究,现就房产税、印花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集体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进行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的新增价值,应按照有关税收法规规定征收房产税和印花税。
二、集体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按照国家规定,对主要固定资产已按价值重估后的价值增提折旧的,应按照重估后的价值征收房产税和印花税;对资产重估后未能按新增价值增提折旧的集体企业可由同级清产核资机构出具证明,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从1997年1月1日起至199
8年12月31日止,对其固定资产重估后新增价值部分免征房产税和缓征印花税。



1997年11月13日

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湖北省人大


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19950728

实施时间:19950728

失效时间:20010531

内容分类:所有权及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题注:(1995年7月28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7月28日公布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

第三章 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

第四章 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第五章 罚则

第六章 附则

正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集体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乡(镇)、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以下简称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本省乡(镇)经济联合总社、村经济联合社、组经济合作社以及其他名称的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形式组成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第四条 农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平调、截留、挪用、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转让、抵押农村集体资产。

第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属于该组织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保护集体资产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其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审计、监督集体资产的使用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情况; (三)负责集体资产的统计、登记和评估; (四)负责管理、培训和考核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评定农民会计技术职称;(五)调查处理或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涉及集体资产的违法违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土地、林业、水利、农业、水产等部门依法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行业指导。

第二章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所有的集体资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包括: (一)依法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或拥有的建筑物、机械设备、产役畜、林木、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或出资兼并的企业资产;(四)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和合资企业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有的资产份额; (五)与有关单位共同出资形成的公益设施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有的资产份额;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等货币资产;(七)国家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无偿资助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 (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无形资产;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购买的债券等有价证券;(十)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资产所有权的取得、变更、消除,应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登记。

第十一条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争议的处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章 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依法决定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还可以以集体资产参股、联营,或实行股份合作经营。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地、荒水、荒滩,可以采取招标方式承包开发利用。

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集体资产的,必须明确经营责任,提出经营目标,按照集体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规定,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应当按照平等、公开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或租赁合同,依照合同规定提供财产抵押或经济担保,合理利用集体资产,按时缴纳承包款或租金,提取并缴纳固定资产折旧费。

第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参股、联营或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的,以招标方式发包、出租集体资产经营权的,必须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并由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或具有合法资格的有关中介组织进行资产评估。

第四章 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第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管理机构负责本组织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关于集体资产管理的决定;(二)制订和执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三)检查监督所属经营单位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四)按照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的章程派员参加管理工作;(五)负责其他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权;组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权。

第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人员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督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定期检查帐目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定期公布帐目。

第十八条 下列事项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财务预算、决算; (二)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和重大变更;(三)重要固定资产购置和重大项目投资; (四)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五)主要资产处分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依法落实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二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平等、有偿、互利的原则,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参加乡(镇)农村合作基金会。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年终收益分配时,必须结清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务及债权、债务,兑现承包合同、租赁合同,按照规定提取发展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的专用资金。

第二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经营管理规模相适应的财会机构,配备财会人员,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帐核算。村、组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批准,并报县(市、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备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离职时应当进行离任审计。

第二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填报集体资产统计报表,定期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报送。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集体资产的,应当返还;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或丢失集体资产的,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直接责任者处以200元至500元罚款:(一)平调、截留集体资产的; (二)改变集体资产产权的; (三)非法以集体资产抵押或作经济担保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低价处理、转让集体资产的; (五)非法干预集体资金投放的。上述各项行为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三个月以内的,由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责令限期归还,并处以挪用、侵占金额10%至30%的罚款;拖欠集体资金的,应当限期归还;逾期不还款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单位可按当时银行的规定加收利息。

第二十七条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失职,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照管理权限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集体资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罚款收入一律上交同级财政。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