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教育部关于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2008年)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40:24  浏览:93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2008年)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2008年)的通知


2004-11-12



教民[2004]8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及《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在实施2000-2003年"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工作基础上,决定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2008年)”是教育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件大事之一,是新一轮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加强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要从民族、贫困地区现有教育基础出发,从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出发,把本培训计划的实施与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相结合,并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周密组织、精心操作,扎扎实实搞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工作。

  二、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接到本通知后,成立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04年12月15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和培训项目计划实施方案报送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邮编:100088;电话:010-62003368 62024186 62045953;传真:010-62367414;联系人:张兰芬)。

教育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和努力开展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均衡发展。

  (2)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促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协调发展。

  (3)坚持开展校本研修,自学为主,指导为辅,强调反思,促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主线:贯彻十六大精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  

  (2)突出二个加强:一是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师教育,在教育部搭建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平台上,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3)强调三项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各地在制定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的五年规划时,要从本地区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出发,统筹考虑诸如培训经费的投入、教师工学矛盾、培训实效性等;要认真调研,避免盲目,防止重复无效的培训,使培训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二是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民族、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农村教育是今后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和农村教师的素质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商同级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系民族地区教师和农村教师发展全局的培训计划。三是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实施,既要有热情,积极努力工作,又要有科学态度,做一件事就要确保见到成效。各地区在制定规划时要确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

  (4)抓好五个重点:第一,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第二,加强全体教师新理念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加强全体教师新课程培训,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加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四,加强全体教师新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与课程教学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五,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实施新一轮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有效政策措施,加快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步伐。 

  四、主要目标

  2004-2008年,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目标一:建立共同愿景,促使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目标二: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目标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五、主要任务及培训内容

  新一轮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推进策略:坚持从实际出发,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师德教育和新理念培训。对于新参加项目的地区和部分民族、贫困地区以及在第一轮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没有完成"师德教育和新理念"培训内容的地区,要继续切实抓好这两个方面的培训工作。要充分估计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难度,要在转变观念、构建职业道德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狠下功夫。

  第二阶段:新课程通识培训。对于完成"新理念"内容培训的地区应在巩固提高培训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开展新课程的通识性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新课程学科培训。各项目单位要把新课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

  第四阶段:新技术培训。部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继续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专题的培训,已完成这个专题的地区可以进行"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专题培训。

  六、保障机制

  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培训管理方式。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和继续教育报告册》制度,构建以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2.开展创建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特色示范区评估工作。特色示范区评估标准将从"创新、可持续、可操作、可示范"四个角度进行。

  3.对各地贯彻落实培训计划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成员

  夏 铸 教育部民族司司长

  管培俊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

  郑富芝 教育部督导办主任

  宋永刚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

  王旭明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

  吕玉刚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

  陈伟光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

  郑增仪 教育部基础司助理巡视员

  唐京伟 教育部师范司师训处处长

  卢胜华 教育部民族司综合处处长

  孙平生 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处长

  刘仁镜 中国教育报总编

  赵书生 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

  傅国亮 《人民教育》杂志主编

  刘 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中心主任

  2.项目指导专家

  陶西平 顾明远 朱小蔓 谈松华 钟启泉 田慧生

  袁振国 叶 澜 陈向明 谢维和 吕 达 万 福

  3.项目组成员

  主 持 人:刘 芳

  项目办公室:主 任 刘 芳  

  副主任 张敬培 万 福

  办公室成员:张兰芬 马晓强 任春荣 左晓梅 

  王 亮 刘 明 周玉娇 刘 英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果洛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果洛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果政办〔2009〕124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
  为切实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扎实有效地做好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工作,保证州级储备食用油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州发改委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执行。

  附: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暂行办法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暂行办法

  

  为保证我州市场食用植物油长期稳定供给,进一步增强我州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食用油储备管理体系,州人民政府决定储备州级食用油。为切实做好州级储备食油管理工作,保证州级储备食油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真正做到“调控有力、高效灵活、管好盘活、库存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参照《青海省省级动态储备油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果洛州州级储备食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果洛州州级储备食用油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二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油权属州政府,其规模由州政府确定,调入轮换计划由州政府下达。
  第三条 州级储备食油实行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办法,形成管理科学、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节约费用的管理运作模式,确保州级储备食油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管理规范。
  第四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应集中到储藏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交通便利、吞吐灵活的油库集中管理。
  第五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管理遵循“谁储备,谁补贴,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州发改委负责储备油的政策协调衔接和计划的下达,对储备油的采购、销售、储存(数量、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州财政局按照州政府确定的州级储备食用油规模,负责拨付州级储备食用油储存、轮换的费用和利息补贴,并监督检查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八条 州农业发展银行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地方储备粮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储备油贷款的及时发放、收回,对储备油购、销、存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实施信贷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第九条 州发改委委托州粮食储备公司负责全州储备食油的日常管理工作。州级储备食用油由州粮食储备公司承储,储存库点和数量上报州发改委备案。
  第十条 承储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州人民政府同意,不得变动州级储备食用油储存地点,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应当具有安全储油条件、较高资产质量、较强经营能力、良好资信,并具备专业技术人员、食用油出入库检验、化验设备和检测设施。
  (三)为确保州级储备食用油安全,必须做到“一符”(帐实相符)、“三专”(专人、专罐、专帐)、“四落实”(数量、品种、质量、地点);
  (四)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做好推陈储新工作,保证完成州级储备食用油的调入和调出。
  

第三章  补贴规定

  第十一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储备费用补贴标准按每公斤0.50元执行。由财政按当年存储计划数量,年末清算后一次性拨付给承储企业。
  第十二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轮换费用补贴标准按每公斤0.08元执行。由州财政按当年实际轮换数量,核算轮入、轮出费用,年末清算后一次性拨付承储企业。
  第十三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存储信贷资金利息按同期贷款利率由州财政负担,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拨付给承储企业,及时支付贷款利息。
  第十四条 州政府应在适时批准州财政在预算内建立我州的“州级储备油基金”,以保障储备油的安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第十五条 在储备中发生的经营亏损由承储企业自行承担,在政府批准的销售价中发生的收益,应上缴储备油基金专户,在政府使用储备油中发生亏损由政府批准后专项安排资金弥补。
  

第四章  业务管理


  第十六条 州级储备油储备品种为国标四等菜籽油,允许承储企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在保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储存品种,调整品种和数量报州发改委备案。州级储备油入库以权威质监部门的检验报告为依据。
  第十七条 州级储备油实行动态管理,日常销售进入全州各“放心粮油店”。各“放心粮油店”销售数量、资金回笼、安全管理等列入企业年度考核,具体办法,由州发改委制定。
  第十八条 轮换价格由州发改委、州财政确定,承储企业按照下达的计划和价格,对储备食用油进行轮出、销售。
  第十九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调入所需货款及运费(运费计入成本),由承储企业向州农发行申请,开户行根据储备计划安排资金,并实行库贷挂钩、封闭运行。承储企业根据下达的储备计划,调入州级储备食用油,轮换时及时回笼的资金,足额归还农发行贷款。农发行要及时安排轮进食油所需贷款以保证轮进食油及时入库
  第二十条 经批准销售州级储备食用油以及进行储备食用油轮换业务的,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198号)要求,免征增值税。
  第二十一条 承储企业要及时核实、上报州级储备食油储存中的正常定额损耗、损失,由州发改委、财政局按规定审核批准后核销。
  第二十二条 州级储备食用油超定额损耗、损失,属于管理责任和责任事故造成的,由企业自行负担,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属人力不可抗拒的损失,由企业及时报告州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经审核后,根据州政府的批示安排专项资金弥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监督承储企业履行职责。
  第二十四条 承储企业要按规定编制并及时向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农发行报送州级储备食用油业务的财务报表。
  第二十五条 承储企业要建立州级储备食用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反映承储企业的储备食用油数量和成本,准确反映承储企业州级储备食用油的、销、调、存情况,保证会计帐、统计帐、保管帐(卡)台帐,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第二十六条 州财政局拨付到承储企业的州级储备食用油专项补贴,承储企业只能用于储备食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二十七条 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农发行等部门要对全州储备食用油承储企业加强监督,责成承储企业建立健全州级储备食用油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核实库存。承储企业要加强对储存库点的日常管理,完善业务手续,规范操作程序。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农发行采取定期检查方式,对储备食用油严格监管,确保州级储备食用油实物和资金的安全。
  

第六章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第二十八条 承储企业擅自调整州级储备食用油的等级、质量,造成损失的,赔偿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承储企业不及时上缴销售油款,对正常销售不负责任造成州级储备油轮换不畅,造成损失的,赔偿经济损失,并追究其领导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进口原产于科威特和阿联酋的货物按税则优惠税率计征关税的通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进口原产于科威特和阿联酋的货物按税则优惠税率计征关税的通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海关总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批准,自1999年11月1日起,对进口原产于科威特、阿联酋的货物按税则优惠税率计征关税,并在今后年度顺延执行。



1999年10月8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